赵蕊:不理想的成绩也是成长的资源
□ 赵蕊 (深圳市坪山实验学校心理教师,CDP国际生涯规划师)
情景回放
孩子上了小学之后,成绩很快就会成为家庭沟通的一大主题,甚至成为一些家庭亲子关系、夫妻关系的“晴雨表”。成绩不好会引发家长的情绪泛化,会让父母联想到很多糟糕的结局,例如孩子未来考不上好的高中,考不上好的大学,被老师同学瞧不起,交的朋友也都不够好……甚至上升到全盘否认的高度,认定这个孩子哪哪都不行。
其实,成绩不只是家长看重,孩子自己也会在乎。当他看到自己分数不高、画满红叉的试卷时,首先他会感觉到很沮丧,其次他需要担心该怎么跟家长交代,回家后是不是会被家长批评、责骂甚至挨打,根本没有余力把关注点放在如何提高成绩上,解决成绩不理想这个问题。
家长对于孩子不理想成绩的反应,其实就是家长本身面对挫折的反应。父母如果无法接受孩子的错误,就可能激发孩子内心深处的自卑感、焦虑和压力。家长的暴怒、指责、讽刺、逃避,最后都会内化为孩子面对挫折时的反应,这样的孩子往往会以情绪导向的方式来解决挫折,例如情绪一直很低沉、会表现出崩溃、暴怒和逃避等。量变引起质变,负面情绪长期积累就会形成负面的认知,从而自我否定,“我就是不行”。
整个小学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很多的,例如探索自我、亲近自然、培养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、与同伴交往等。成绩固然能够说明某些问题,但无法说明全部。如果家长平静地接受孩子的不理想成绩,或是接受与其自身期望不符的孩子,其实也是在身体力行地进行挫折教育。
因此,面对不理想的成绩,我建议家长这样做:
(1)先共情,帮助孩子给各种不良情绪命名。
例如:“我看得出来你有些不满意,有点沮丧,有点难受……”“我小的时候,每当自己的成绩不好,我也会……”这个部分一定不要用指责的语气和用词,多以“我”开头,例如:我能感受到,我看到,我小时候等等。这样的表达会传递给孩子一种态度:“哦,原来爸妈是懂我的。他们是跟我站在一边的。”
(2)复盘考试的得失利弊,什么是他们的优势,什么是需要一起努力的,告诉孩子“爸爸妈妈在陪着你”。
有一部分孩子成绩不够理想,但他们很努力,只是知识结构没有掌握好,基础不够扎实,所以在成绩上暂时看不出来变化。这时我们需要肯定他们的努力或者改变,让自己和孩子意识到,成绩不是评估一个孩子的单一标准。
(3)避免说教,糖衣炮弹更有效。
说教时就不可避免地会流露出对孩子的否定和批判,而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失误也是人性特点。这时我们可以这样说:“XXX方面你做得很好,XXX方面你是如何做的,这可能会带来一种后果……”例如:“你很努力,能坚持,这方面你做得很好,我很佩服。在复习的时候,如果没有整理错题,可能就会对这个知识点掌握得不牢靠,下次出现同类题型你还会错哦。”
(4)让每一次的“不理想成绩”成为成长资源。
孩子的表现与家长预期的成果不同,其实是在提醒家长孩子的独特性。面对“不理想的成绩”,亲子间需要高质量的沟通,才能打造更好的亲子关系,进而让成绩的进步“水到渠成”。
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