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育孩子父母应该这样做是放手,而不是代替
放手,而不是代替
一位母亲的儿子已经大学毕业,并且工作了一段时间,可这位母亲并没有因此而清闲下来,反而更加操劳了。面对不争气的儿子,她曾一度大吼大叫,可是在看到儿子无助的眼神时,就又一次次地给予儿子无私的帮助。
这位母亲认为自己已经做得很好了,可儿子这么大了,在遇到问题后依旧不会处理,为此她伤透了心。心灰意冷下,她去找心理医生。医生问:“当你的儿子第一次系鞋带时,打了个死结,你是不是怒吼着批评了他,并从此之后再也不给他买带鞋带的鞋子了?”母亲点点头。
医生接着问:“当你的儿子第一次刷碗时,打碎了一只碗,你是不是吼他了,从此之后再也没让他刷过碗?”母亲又点点头。
医生接着问:“当你的儿子第一次整理自己的床铺时,用了很长时间,你是不是指责了他,从此一直替他叠被子?”母亲惊奇地看了医生一眼。
医生继续说下去:“儿子大学毕业了,你怕他找不到工作,虽然臭骂了他一顿,但你还是找关系给他找了一份好工作……”
这位母亲更惊愕了,从椅子上站了起来问:“这些你是怎么知道的?”
“从那根鞋带知道的。”医生说。
母亲忧心地问:“那我以后该怎么办才好?”
医生回答她说:“他生病的时候,你最好带他去医院;他要结婚的时候,你最好先给他买好房子;他没有钱的时候,你最好及时把钱给他送过去。这是你今后最好的选择,别的,我也无能无力。”
故事中的母亲培养孩子的方法过于极端,她只会大声批评孩子,却在之后帮孩子将问题摆平,或者让孩子避免再次遇到同样的问题,而没有让孩子在一次次挫败中明白自己怎样才能做好。不肯放手让儿子自立,让儿子最终成为了“母爱”的牺牲品。其实,这种现象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。一项调查表明,我国高中生近五成从不倒垃圾、不扫地、六成起床不叠被,七成不洗碗、不洗衣服,九成从不做饭,有些高中生甚至连整理书包都要由家长代劳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?原因就是有太多的保姆式家长存在。孩子已到了可以掌握基本生活技能的年纪,而妈妈们却因为孩子做不好或嫌孩子动作慢而指责孩子,甚至拒绝让孩子自己动手,认为自己代做省心又省力;还有一些妈妈认为孩子还小,有些事等到长大以后自然就会了。殊不知,长此以往,孩子不仅失去了亲身体验的机会,还丧失了动手的基本能力。更重要的是,在妈妈们长期的“保护”下,孩子变得什么都懒得去做,因为在他们的头脑中,妈妈会为自己安排好一切的想法已经根深蒂固了。
任何一位母亲都不可能包办孩子的一生。孩子的将来,包括学习、工作以及事业的成功,都要靠他们自己去闯、去努力、去奋斗。而这一切,没有自立自强的意识和精神,是很难取得满意的结果的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妈妈们每为孩子代劳一件事,孩子在这个社会中的竞争力就减弱一分。所以做妈妈的一定要懂得适时放手,多给孩子一些锻炼的机会,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。
——载自《好妈妈不吼不叫》
下一篇:没有了